EG1311 - Design & Make
EG1311 - Design & Make

EG1311 - Design & Make

Created
Jun 17, 2025 12:38 PM
Tags
CourseReview
NUS

基本信息

上课学期
AY24/25-sem1
课程全称
Design and Make
课程类别
CDE学院必修/实操
所属院系
CDE
授课教师
Dr. Jason S. KU(录播课) AP. SING Swee Leong(实操课)
有印象的助教
ANG KANG ZHE DWIVEDI SHYAAMAL
 

授课形式

  • 随机分组
  • 录播课
    • 前半学期每周需要看约2.5h的录播课(观看考勤计入成绩)
  • Lab - 实操课 - 考勤
    • 每两周2h
      E4-02-06 Engineering Fabrication Laboratory
      和小组成员完成制作项目
 
工作量
难度
好玩程度
有用程度
4~9/10 (取决于你在小组中担任的角色和对成品的追求,上限极高) 我是 9/10
3~5/10
9/10 (非常适合喜欢动手的同学)
8/10 (给了很多自学的机会)

评论

  • Jason Ku老师的录播课讲得很清楚,不愧是在MIT教过数据结构课的(OCW有收录)
  • 只要动手试过Arduino编程和Fusion建模,看一下课件,小测高分不难,看清题目就好,我两次小测都粗心错了一题
  • 整个课就是一个小组任务,6人随机分组利用课程给的材料包制作一个“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投球小车,包含一个距离传感器,马达由Arduino和H桥驱动芯片控制,需要能够一次性完成一系列任务:越过一个坎、爬过一座斜坡,在一面墙前停下并将球投到墙后,再原路返回,先比谁完成的任务多,再比谁机器人的重量轻
    • 班里不是最轻的一组减1%成绩,最重的一组再减1%成绩
  • 每两周一次实操课可以进入工坊,这时会有老师指导,但所有组几乎都会在没有课的周找时间线下会合推进项目进度
  • 很多小组会分工:建模、硬件、Arduino编程、影像记录都由专人负责,但我们组的活基本上都由我一个人做完了,工作量极大,但可以说学到的技能很多
  • 一个难点在于面包板连线很不牢固,最后几周问题都集中出现在电路接触不良上,跳线较长又容易交缠在一起,调试起来很麻烦,问过Jason,说是为了让大家在实验室外也能调试所以没有选择让我们焊接
  • 各个组对投球方式、反向控制、轻量化的设计都五花八门,创新空间很大,可以去油管上看之前学期同学的项目视频搜集灵感。我们组的创新点主要是一个弹弓式的投球机关
  • 最后需要剪辑出一个五分钟以内的视频介绍整个课程中本组机器人的开发历程,同时上交一份书面设计文档,需要包含成品机器人的建模图
  • 因为机器人成品不是很理想(完成所有任务但为全场最重),我于是在视频上下了很大功夫:预约场所组织组员线下出镜念稿、设计十余张B-Roll插图再用AE排动画、在一周内自学了Blender动画和简单的渲染制作开头、整理一学期的素材、找音乐、配字幕,最后效果挺满意,但更主要的是过程中也额外掌握了很多软件技巧
 

课程内容

录播课主题
实操课主题
考试/ddl
1
课程介绍、实验室安全、项目材料、模板项目
2
电、电动机、数字计算机、控制语句
3
Arduino基础、串口通信、马达驱动、传感器、PWM、伺服马达
完成模板项目
4
CAD技术简介、Fusion元件建模
5
Fusion建模:装配体、动画和测量
项目制作
6
设计与原型迭代的过程
7
项目制作
Arduino小测
8
CAD建模小测
9
项目制作
10
11
成品性能评分
12
13
项目视频展示
提交书面报告文档和项目视频

评分组分

占比
内容
时间节点
10%
录播课观看考勤
10%
项目成品性能评分
W11实操课
20%
书面报告文档;附件设计图占10%
W13实操课
15%
项目视频:组间互评占10%,教师评价占5%
W13实操课
15%
Arduino小测
W7周五
15%
CAD建模小测
W8周五
15%
组内互评:中期互评占5%,期末互评占10%
W7/W13
期望成绩
A-/A
实际成绩
A+
在全场最重+两次小测均未满分的情况拿到非常惊喜,不知视频是否为此加了分